返回第566章 最终解释权在我这儿  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10月8日,广电部。
    “进来。”
    听到敲门声,艾部长把视线从《华夏电影周报》上收了回来,叹了口长长的气。
    就见滕进贤走了进来,显然是向他汇报《大决战》剧本研讨会的结果。
    “老滕,坐坐。”
    艾部长当即地询问起情况。
    滕进贤直截了当地地说,方言已经做好了分工,让史超率领团队进入档案馆,搜集资料,翻阅军史,让王军、李平分他们牵头负责三大战役当事人的采访,当然在采访之前,整个《大决战》剧本创作小组都要恶补资料,毕竟,采访的对象至少都是带将星的,答不上来,丢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脸。
    更何况有些档案,有些资料,平时想看都看不到。
    方言还给剧本创作小组立下规矩,定期开会,以便商讨人物形象和故事剧情,如果自己这个总编剧因事无法出席,创作小组就暂时交由资历最老的王军来主持。
    “好!好啊!果然他能够胜任总编剧的职位!”
    艾部长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    交流了一番后,滕进贤便告辞离开,艾部长回到了坐位上,又把注意力聚焦在报纸上。
    最近关于主旋律的讨论沸沸扬扬,有价值的观点比较少,还有很多都是方言和赵宝华在主旋律题材座谈会上争论过的,比如“娱乐化跟主旋律矛盾与否”这个命题。
    虽然心里的天平偏向于方言,也知道两者并不矛盾,但因为没人会拍,所以无从验证。
    如果真的有主旋律商业片或者娱乐片问世,而且口碑和票房双丰收,他才有机会加以推广。
    就在自己苦恼之时,又传来一阵“咚咚”的敲门声,秘书拿着一摞报纸走了进来。
    “最新的报刊到了,我给您放这。”
    “嗯,知道了。”
    艾部长没抬头,先审批了一些文件,才随手拿过一本《大众电影》杂志。
    刚一翻目录,赫然写着作者是方言的《主旋律电影何去何从》,落入自己的眼帘当中。
    整个人顿时来了精神,迫不及待地翻到了文章所在的页数,就见方言在上面写着:
    “首先,对于近期电影界所讨论的‘突出主旋律’,本人完全赞同。”
    “但对‘主旋律电影’无法被界定,‘主旋律电影是否能被商业化’等问题,持有不同看法。”
    “主旋律固然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,但在基本的价值观上是不变的。
    比如拼搏向上、乐观生活、诚信友爱等等,这些跟革命题材相比是微小的。但能说因为它微小,就否定其不是主旋律么?
    我觉得阐述主旋律之前,要先理解什么叫主流意shi形态,上头精神明确指示,倡导四个一切,这便是当今的主流yishi形态。
    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等。
    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。
    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。
    一切用诚实劳动换取美好生活等等……
    尤其是第四点指明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,说明他们同样代表着时代精神。
    把主旋律局限于革ming题材的观点,都是狭隘、不成熟的。
    基于以上,我觉得可以做出归纳,主旋律电影的特征应为:主流yishi形态认可、国家政策倡导、情态表现积极向上、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、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。
    相应的,可以概括定义:能充分体现国家yishi形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、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、弘扬主流价值观与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,便是主旋律电影。”
    从上到下,艾部长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。
    文中没提多样化,没提三性统一,直接大胆的给出定义,而且是这么多文章中唯一一个敢给定义的,甚至开始分析起特征,以及主旋律电影的前世今生,探讨起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形态。
    恐怕也只有方言这个首倡“主旋律电影”的人,才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做出这样的定义。
    一想到这里,便忍不住地往下看:“《四渡赤水》、《利剑行动》,理所当然的主旋律。”
    “那如果像《那山那人那狗》,拍一个普通的邮递员,几十年兢兢业业在山区送邮件……”
    “甚至在《牧马人》,许灵均面对出国继承家业的诱惑,毅然决然地拒绝,始终心系家与国。”
    “这些难道不是时代的音符么?”
    “主旋律并不狭隘,十分十分的广阔,它应该属于一切反映真善美的故事。
    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,只要观众能走进影院,真正耐心坐下来,是耐得住看的。而目前的问题就在于,如何让观众走进影院,如何能寓教于乐,如何能让主旋律电影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……”
    嗯?
    艾部长一翻,竟然没了,方言怎么能断在这里呢?
    被勾出读瘾的他正想看看接下来怎么说的呢,结果笔锋一转,扯到下一个问题去了。
    比如建议为主旋律电影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性配套,如成立了主旋律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,
    又比如设立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的资助基金,推动“主旋律”登上我国影视领域的主舞台。
    嘿!
    方言这小子真的是太滑头了!
    艾部长摇头失笑,要不是他是文化部门的宝贝疙瘩,在电影局被划拨到广电部门的时候,说什么也要利用他身为电影局旗下审查委员会副主xi的身份,把这个奥斯卡最佳编剧给绑到广电部门任职。
    不过如今,自己也已经大有收获,现在很多人对主旋律的认识确实狭隘,该文扩展了思路,提出“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”、“弘扬主流价值观的”、“讴歌人性人生的”等更大的内涵。
    什么叫定义啊?
    就是甭管怎么变,定义都是标准,换一句话,我的规矩就是规矩!
    艾部长盯着这句话,确保没有政治性错误,才提笔写了句:“文章颇具价值,请xx同志审阅。”
    …………
    不光是在广电部门内流转,方言的《主旋律电影何去何从》也在文化口、宣传口层层审阅。
    毕竟,文宣工作不分家。
    领导审阅着这篇文章,大为满意,甚至准备在接下来的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,引用方言文章内的一部分观点,发表一篇题为《关于当前文艺战线的几个问题》的讲话报告。
    津津有味地通读了一遍,不禁感慨了句,这小子确实有才,归纳的非常周全。
    谁敢说人民群众不重要?谁敢说人民群众不是主旋律?
    定义的浅不要紧,但服务对象绝对不能出错,更不能漏掉。
    于是乎,他叫过秘书,问:“会议的发言稿怎么样了?”
    “差不多了。”
    “看看这个,把我画圈的那些部分用到稿子里,主旋律不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含糊!”
    …………
    《主旋律电影何去何从》在《大众电影》杂志上一经发表,不但在内部引发不小的波澜,更是在外界,尤其在电影界爆发惊天骇浪,也大大地提振了支持主旋律商业化、娱乐化阵营的士气和信心。
    而在《中国电影周报》编辑部,赵宝华砰地把杂志拍在桌上。
    甚至于面部扭曲以至于眼镜腿滑落,卡在了鼻梁上。
    他之所以要帮滕进贤设计“突出主旋律,坚持多样化”的口号,之所以要在主旋律题材座谈会上,公然地跟方言打擂台,争论“主旋律”,就是为了挑起争论,抢夺话语权,打造电影界权威。
    这可是自己进步的绝佳良机!
    没准还能踩着方言的肩、窃取方言这个“主旋律”首倡人的果实继续往上爬!
    可偏偏方言从中横插一脚,直接断了自己的进步之路,说到底“主旋律”的最终解释权并不在自己手里,哪怕主旋律就是“虚头巴脑”的概念,哪怕再怎么定义,主旋律依然是虚的。
    而且方言写得很取巧,与其说定义,还不如说给主旋律划了个范围。
    同时举轻避重,把电影界讨论的矛头从“商业片”、“娱乐化”,巧妙地转移到主旋律的题材。
    现在普遍认知,主旋律是革ming题材、传记题材,此文一出,人们一看,哦,这么说也对。
    人民群众怎么能不算?真善美、正能量当然也必须算!
    如此一来,范围就扩大了,论战的火药味也减少了,话语权和解释权又重归方言之手!(本章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